香港民風大典
Advertisement

模板:Otheruses

檔案:Nathanroad jordan hongkong.jpg

香港佐敦夜景

佐敦(舊稱官涌)位於香港油尖旺區西南部,位置為尖沙咀以北,油麻地以南。

地理位置[]

佐敦的大致範圍,為廣東道以東、加士居道以南、漆咸道以西及柯士甸道以北。區域的中心為香港地鐵佐敦站,而且被佐敦道貫穿。佐敦被部份人視為油麻地的南部,但亦有另一部份人將佐敦道以南視為尖沙咀的北部,另外根據規劃署的分區計劃大綱圖,佐敦道及漆-{咸}-道以南,包括香港理工大學,均屬於尖沙咀的範圍。

歷史[]

主條目:官涌之戰

現時佐敦的位置原本是一座山,名為官涌山,是從九龍通住尖沙咀的必經之路,為戰略要地:「尖沙嘴北,有山梁一座,名曰官涌,恰當脊背之上,俯攻最為得力」。

1839年6月20日,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則徐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兇手, 義律卻自己輕判了事。此事因而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為香港被割讓埋下伏筆。同年11月,中英隨即爆發穿鼻之戰,英方戰敗後逃回尖沙咀,林則徐便下令軍隊駐在官涌山還擊,結果成功將英軍驅逐出尖沙咀,史稱官涌之戰

1840年,林則徐分別在官涌山和尖沙咀興建官涌炮台(又名臨衝炮台)及尖沙咀炮台,設有官署、兵房、神廟和火藥庫等建築物,並派駐75名士兵防守。但在一年後,因著砲台孤懸海外的緣故,林則徐下令撤防。兩座砲台在之後的鴉片戰爭中被英軍所佔領,並且被炸毀和拆卸。現時官涌街炮台街就是昔日的遺址。

1906年,香港發生了一場嚴重的風災,損失極為巨大。於是港英政府1909年通過《建築避風塘條例》,興建油麻地避風塘。官涌山被夷平,而所得沙石則被用作填平旺角至油麻地一帶的淺灘和建築防波堤

1979年,地鐵「修正早期系統」(即現時的觀塘綫)通車,並於官涌設有一站。然而,地鐵當局不使用「官涌」一名作為車站名稱,而使用較為西化的佐敦,源於貫穿該區域的主要道路佐敦道。自此之後,大部份人稱此區為佐敦。

著名地點[]

  • 拔萃女書院
  • 槍會山軍營
  • 嘉利大廈 (已拆卸)

主要公共設施[]

  • 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
  • 官涌街市

交通[]

主要交通幹道[]

  • 佐敦道
  • 彌敦道
  • 廣東道
  • 加士居道
  • 漆咸道
  • 柯士甸道

公共交通[]

  • 港鐵
  • 巴士
    • 九巴
    • 過海隧道巴士
    • 跨境巴士
      • 佐敦設有多個跨境巴士站,提供多條跨境巴士路線前往內地,包括前往皇崗口岸的 油尖24小時跨境快線
  • 小巴
    • 綠色專線小巴
    • 紅色公共小巴前往荃灣屯門元朗
以上只列出全日行走的巴士及小巴路線

參考資料[]

參看[]

  • 九龍城區
  • 紅磡
  • 西九龍

模板:油尖旺區

Smallwikipedialogo.png 這頁使用維基百科的內容。原文章在佐敦。作者列表可見它的變更歷史。維基百科的內容和香港民風大典一樣以GNU 自由文檔許可證發佈。歡迎把這文章修改成和在維基百科原內容完全不同的內容。當修改達一定大幅程度後可以移走這模板。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