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風大典
Advertisement
檔案:Shaw2006astro lightened.jpg

2006 邵逸夫獎(天文學)得獎者
左起: 普密特、利斯、施米茲

邵逸夫獎英文The Shaw Prize)是由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人邵逸夫爵士於2002年11月創立。首屆的頒獎禮在2004年9月7日在香港舉行。邵逸夫獎基金會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醫學天文學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學家,頒授一百萬美元獎金以作表揚。並設有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數學科學獎,共三個獎項;它是個國際性獎項,形式模仿諾貝爾獎,由邵逸夫獎基金會有限公司作管理。

獎項[]

邵逸夫天文學獎、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及邵逸夫數學科學獎於每年九月接受提名及展開評審,結果在翌年夏季宣佈及在秋季舉行頒獎典禮。各獎項均由邵逸夫獎基金會轄下的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2004年的邵逸夫獎各得獎者得到一百萬美元獎金、一面獎牌及一張證書。

歷屆得獎者[]

天文學獎[]

  • 2004年詹姆斯·皮布爾斯
  • 2005年傑弗里·馬西米歇爾·麥耶
  • 2006年索爾·普密特亞當·利斯布萊·施米茲
  • 2007年彼得·高里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 2004年
    • 一獎:簡悅威史丹利·科恩赫伯特·布瓦耶
    • 二獎:理查·多爾爵士
  • 2005年邁克爾·貝里奇爵士
  • 2006年王曉東(说明了细胞衰老的机理)
  • 2007年羅伯特·尼科威

數學科學獎[]

  • 2004年陳省身(结合了微分几何拓扑方法)
  • 2005年安德魯·懷爾斯(證明费马大定理
    檔案:Andrew wiles1.jpg

    安德魯·懷爾斯

  • 2006年大衛·曼福德吳文俊
  • 2007年羅伯特·朗蘭茲理察·泰勒

外部链接[]

pl:Nagroda Shawa

Smallwikipedialogo.png 這頁使用維基百科的內容。原文章在邵逸夫獎。作者列表可見它的變更歷史。維基百科的內容和香港民風大典一樣以GNU 自由文檔許可證發佈。歡迎把這文章修改成和在維基百科原內容完全不同的內容。當修改達一定大幅程度後可以移走這模板。
Advertisement